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健康的体魄,可以快乐生活、幸福到老。但人的身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,怎样能让自己健康又长寿呢?有一些你以为的"坏习惯",其实反而对健康有益。
起床慢 清晨人体血管的应变力最差。人醒后从熟睡状态转到活动状态时,如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因而,醒来时先不要急于坐起,不妨赖床几分钟,让身体从睡眠到苏醒有个反应过程。伸伸懒腰,使血液慢慢流动,靠在床头坐3~5分钟。双腿下垂,在床沿上坐一两分钟,觉得自己反应活动正常了,再慢慢下床。
排便慢 老年人排便用力是大忌。当人屏气排便时,各个器官的肌肉都在用力收缩,腹部肌肉也一样,这就导致腹压增高,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大、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,从而导致心肌缺血、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等。建议排便时不要太使劲。排便不畅的老人平时应多吃蔬菜、水果,多喝水,多运动,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缓泻药物。
说话慢 平和、缓慢地说话,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很重要。中老年人大部分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,语速太快,易使中老年人情绪激动、紧张,促使交感神经兴奋,造成血管收缩,引发或加重高血压、心脏病等疾病。中老年人应刻意试着放慢自己的语速,努力让自己处于平心静气的状态。
喝水慢 喝水太快,水分快速进入血液,使血液变稀、血量增加,心脏不好的人会容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。很多人喝热水、热茶时,比较心急,最好稍微凉一会儿再喝,因为过热的水(超过65℃)会烫伤食管黏膜,长期如此,食管黏膜反复损伤、修复,容易引发癌变。
转头慢 猛然回头,动作剧烈,易使斑块脱落,堵塞血管,使大脑缺血。轻者会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,严重时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的急性发作,甚至出现失明、失语、半身不遂等严重脑梗死症状。老年人需要转头时,应该有意识地放慢速度,避免幅度过大,也可以多用转身代替转头。
脾气慢 脾气急躁,对什么事情都风风火火,一个人要维持这种状态,体内要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,如果没有恰当的疏导宣泄,很容易焦虑,引发心理或者身体上的不适。建议脾气慢一点,少生气,少焦躁,及时对情绪进行调整。在发现自己快发脾气时,赶紧换个环境或在话题上打个岔,心态慢慢就会变得平和。
常唠叨 如果老人每天不爱唠叨,甚至不爱说话,总把不顺心的事埋在心里,日积月累,就变得食不知味、睡不安稳,容易使神经系统的防御功能和脏腑功能失调,让疾病乘虚而入。而如果面对这些不顺心的事儿,能够通过简单、琐碎的语言唠叨出来,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安全感,潜在郁都被语言释放出来,会使身心更健康。